五代传承净香园:跨越三个世纪的味觉记忆,探寻其“慢守匠心、快拓品质”的传承密码和发展之道

2025-08-27 00:34:00

在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街头巷尾,净香园的招牌早已成为市民心中“老味道”的代名词。这家历经五代传承的老字号,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今,跨越三个世纪守护着独特的味觉记忆,更在时代浪潮中以“品质为生命线”,完成了从传统作坊到现代化食品企业的蜕变。2025年8月,新黄河记者走进济南净香园,对话总经理张雅娟,探寻其“慢守匠心、快拓品质”的传承密码与发展之道。

净香园的故事始于济南府历城县坝子屯,彼时当地码头密集、漕运繁忙、商贾云聚,初代创始人凭“选料精、工艺细、味道纯”的理念,在街坊间慢慢积累口碑,为手艺传承打下根基。19世纪末时局动荡,店铺被迫中断,但秘方与工艺被家族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张氏后人张华再立“净香园”老号,此后多年以传统模式稳扎稳打,维系着新老顾客的信赖。

近三十年,净香园迎来加速发展的转折。1993年赶上国企改制,第四代传承人张华在国企停薪留职以后,和妻子王玉美推着三轮车在老天桥的周边售卖香肠等各类熟食,还带出了四位学徒。1995年张华在工厂下岗后,得到家族认可,再立“净香园”老号,“净香园熟肉总店”在天桥区北坦街道开业。2013年成立公司到现代化食品加工基地落地,筑牢规模化生产根基;2017年,山东净香园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系统化门店运营体系成型,企业自此步入扩张快车道。如今,52家直营店已遍布济南城乡,老字号的新征程正式开启。

五代传承:净香园从实诚饭庄到非遗技艺

“净香园的传承,是五代人一棒接一棒的坚守。”张雅娟的话语中,满是对家族手艺的敬畏。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张家熟肉”的创立,到19世纪末家族对秘方、工艺的竭力守护,再到20世纪90年代张氏后人张华重振祖业,每一代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味觉事业。

在张雅娟的儿时记忆里,“传承”是父母凌晨在作坊里忙碌的身影:精选的猪肉要反复清洗、剔除筋膜,祖传的香料配方需按比例精准调配,灌肠时力道要均匀,晾晒时要严格把控温度与湿度……“父亲常说,做吃食的,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不仅是净香园味道的根基,更成了刻在家族骨子里的匠心准则。

如今,这份坚守终于迎来认可——净香园香肠制作技艺正式列入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要活在当下的技艺。”张雅娟说,团队从不敢让老手艺“停滞不前”:传统配方保留核心风味以守住“老济南的味道”,生产过程中冷链保鲜等现代技术,既延续了百年精髓,又满足了当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让老手艺真正“活”在了新时代。

匠心铸就品质:从食材到餐桌的全链条坚守

“能冷鲜,不冷冻;能当天,不隔夜——这是净香园刻在每个员工心里的规矩。”张雅娟指着生产车间的标语,语气坚定。在她看来,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一条:品质。

为了守住这条生命线,净香园从源头抓起。“所有食材都只和大品牌合作,每一批次的猪肉、香料都要有检测报告,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张雅娟介绍,企业建立了严格的供应链筛选机制,与省内知名肉类企业、有机农场达成长期合作,从养殖、屠宰到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全程溯源。

在生产环节,“新鲜”二字被做到了极致。凌晨3点,净香园的中央工厂便已启动生产,经过分割、腌制、加工、包装等多道工序,上午8点前,当天的香肠、酱肉等产品便会通过冷链车直达各大门店,确保市民买到的都是“当天鲜”。这一坚持虽然增加了成本,却换来了消费者的信任——每到节假日,净香园门店前总会排起长队,最长时近百人等候,这是市民用脚步投出的“信任票”。

直营模式是净香园把控品质的另一张“王牌”。从20世纪90年代重振后的单店,到如今依托现代化运营体系发展出的52家店,所有门店均由企业直接管理,员工统一培训,操作流程全程标准化。“少赚点没关系,口碑不能丢。”这是张雅娟从父亲张华那里继承的经营哲学。

十年蝶变:从300万元要还的贷款到如今52家直营门店的逆袭

2015年接过父母的接力棒时,张雅娟面对的并非坦途。“我当时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家里让我接班,我一个学外语的卖起了熟食,一开始还有点接受不了,当时毕业即创业,家里还留下了300万元要还的贷款,门店只有一两家,员工只有几十个,很多人都劝我‘女孩子家别扛这么重的担子’。”但看着父母毕生心血,看着老顾客对净香园的期待,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守业更要创业。”张雅娟深知,老字号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她先是做了半年的营业员,又做了半年的灌肠师傅,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入手,在保留传统产品的同时,推出低脂的健康香肠,开发适合早餐、下午茶的即食产品;打通线上渠道,在各大外卖平台开设门店,让“净香园的味道”通过手机就能送到家;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从生产、库存到销售全程数据化,提升运营效率。

一步步的探索中,净香园的版图不断扩大:从济南市区到周边区县,52家直营店相继开业,员工增至近两百人,成为济南本土食品企业的标杆。“不是我一个人厉害,是团队的力量,更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手艺给了我们底气。”张雅娟说,每次路过门店,看到老人带着孩子来买香肠,听到他们说“还是这个味儿”,她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现如今净香园的五大明星单品,二级香肠、脆皮烧鸡、蒜香烤肠、爆花猪蹄、五香牛肉特别受到新老顾客的喜爱;过年过节时礼盒非常紧俏,需要提前预订,二级香肠红盒、二级香肠铁盒、熟食礼盒备受欢迎。净香园熟肉总店—北坦店历史悠久,受客户多年青睐,很多外地游客也前来打卡,品尝地道济南风味。

反哺社会:把“人情味”做进品牌基因里

做生意,不能只盯着利润,得有社会担当。”这是张雅娟常对员工说的话。在净香园的门店里,除了新鲜的肉品,还有许多温暖的细节:免费医药箱里常备创可贴、晕车药;门口的充电插座随时为市民的电瓶车供电;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可以进店歇脚、喝水……这些被称为“爱心驿站”的服务,已经坚持了多年。

“老人和孩子是我们特别牵挂的群体。”张雅娟介绍,净香园每年都会走进社区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和热乎乎的熟食;与公益组织合作,长期资助有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学费到生活物资全程帮扶。每到寒冬,企业还会组织“暖冬行动”,向全城环卫工人赠送香肠、酱肉等产品,“他们为城市整洁付出太多,我们只想让他们尝尝热乎的家乡味。”

这些善举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传,却像春雨般滋润着人心。有环卫工人说:“净香园的门永远为我们敞开,心里暖烘烘的。”这种“人情味”,让净香园不仅是一个熟食品牌,更成为济南人心中“有温度”的存在。

从乾隆年间的“张家熟肉”到如今的非遗老字号,净香园的故事,是一代代手艺人坚守初心的缩影,也是传统企业拥抱时代的范本。正如张雅娟所说:“传承不是重复过去,而是用老手艺做新文章,用真品质赢未来。”未来,这家承载着济南味觉记忆的老字号,必将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新的篇章。

记者:潘源浩 校对:高新 编辑:刘玉红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