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董新越(左)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史新培摄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现场,记者在四川展厅的转角处,被一抹红定格——身着羌族刺绣服饰的工作人员正站在不足1平方米的展位前,小心调整着产品的摆放角度。
“我叫董新越,来自汶川,带着家乡的车厘子产品来‘闯’消博会。”董新越用手在狭小展台上轻轻划过,笑着说:“能通过层层选拔获得参展机会,已深感荣幸,咱汶川车厘子也算‘走出大山见世面’了。”
展位虽小,却承载着家乡农产品与国际展会的首次“亲密接触”。
更让人关注的是展位背后的助农故事:“截至2024年6月,我们累计收购车厘子117吨,为1200余户果农带来167万元收入。”董新越翻开账本告诉记者,“除了收购精品果,我们还收小果、裂口果——这些曾因品相被市场‘淘汰’的果实,如今成了果酒等产品原料,让农户每一颗辛苦种下的果子都有了价值。”
这样的“全收尽收”,是当地车厘子产业“小水果大民生”的缩影。
董新越告诉记者,2024年,汶川甜樱桃产量达2180万斤,销售额突破6.54亿元,占全县第一产业的41%,带动人均增收3500元。从1997年引种欧洲品种到如今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当地车厘子的“逆袭”不仅靠北纬31°的独特气候,更源于产业链的延伸。
更让董新越振奋的是,借消博会东风,家乡的车厘子正从“卖鲜果”向“卖品牌”升级。
现场,小小的展台不断迎来品尝的观众。他坦言,最期待的不仅是当场签下订单,更是让人知道汶川车厘子产业步入正轨。
车厘子的消博之旅,或许只是起点——当家乡的味道被世界品尝,消博会的意义便已超越交易本身,成为乡村振兴与全球消费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当小农户的账本与全球供应链接轨,消博会也成了城乡对话的桥梁。
在不少省份的乡村振兴专区,记者与来自全国的参展商交流时发现,青海牦牛肉、云南咖啡豆、陕西苹果等“家乡味”汇聚一堂,正借消博会走向全国。
从田间到国际舞台,消博会不仅是商品展示的平台,更是乡村振兴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实践。
“28日,小门村红色记忆馆就要启动升级改造了,更新后将成为一座更专业的乡村博物馆。”站在徐家老宅前,来自河南的选调生吴云云正仔细检查着展陈设计。去年7月刚毕业的吴云云,如...
“这几天要蜂蜜的人多,我真的有点忙不过来。”7月25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瑞芳茶号”,峰市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芹芳一边看店,一边忙着把村里的蜂蜜一一放进包...
厨房干净整洁,新客厅、客房温馨,家具崭新,独立卫生间、入户自来水让生活更方便——这样的生活场景,在一年前还只是强巴旦增全家8口人的奢望。从拥挤漏雨的旧屋到功能齐全的新居,...
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24日,记者实地探访涉事企业。浮选生产实...
在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鞠家村,一间由黄河大米仓库改造的“乡村振兴公益学堂”,正成为周边村庄孩子们的暑期乐园。身患多种疾病的张传宝,已连续四年坚守在这里,开设暑期公益课堂,为...
7月16日,广东省阳江市,一名18岁男高中生玩真人CS时从商场5楼坠楼身亡。目击者表示,男孩游玩时将商家用于遮挡的广告布当做实墙,后靠时坠楼。7月22日9时30分许,记者...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万礼妍报道:作为中国人独有的乡村年会,“村晚”逐步成为乡村的文化名片。它用歌舞、技艺串联起乡土记忆,鲜活展现着各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与乡愁...
大名鼎鼎的“知了猴”又名“金蝉”“节流龟”“哨却”“爬叉”“马猴儿”……夏日的济南,街头巷尾都少不了“油炸金蝉”这道特色美食。从林间到餐桌,从地摊到精品店,这种在土里待上...
央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 邵蓝洁 实习生 徐恺昕)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接近尾声,而来自全球的工商界人士借此平台交流思想、洽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磊“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