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神十九乘组回家!着陆场各项准备就绪

2025-04-26 13:47:00

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25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的搜救力量展开了最后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4月25日10时许,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处置车、医监医救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集结。14时30分,在接到北京中心通报返回舱落点坐标后,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按程序进行相关处置。

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 邹洪亮:接到指令后,我们直升机迅速起飞,按照飞行程序和实施方法,快速反应,快速到达。整个过程机组之间配合默契,协同一致,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也为我们下一步执行搜救任务树立良好信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准备,迎接航天员凯旋。

14时45分,地面分队抵达现场后,模拟开启舱门,抬送航天员出舱……搜救队员反应迅速、操作精细,确保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严谨科学、万无一失。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几个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将耗时约50分钟。目前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

与时间赛跑 架起天地间“第一链路”

神舟十九号即将返回的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为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现场唯一的通信手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有这样一支队伍,承担着返回舱着陆后的天线组装、卫通链路建立、图像、语音业务开通等工作,他们就是卫星通信分队,为任务指挥决策铺就一条“信息天路”。

演练现场,与开舱手同时到达返回舱预报落点的就是担负此次神舟十九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地面卫星通信团队。在返回舱着陆后的黄金十分钟内,他们要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卫通设备将现场画面第一时间传回北京指挥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东风着陆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非常适合飞船着陆。但也因为大部分属于无人区,通信基础条件薄弱。我们采用在着陆现场架设卫通设备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航天员回家的画面传输到全国观众面前,同时也保证前方搜救分队和任务中心的调度连续稳定,电话畅通。

想要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戈壁滩建立起一套独立的通信装置并不容易,虽然该设备具有快速部署、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特点,但队员们不仅要根据返回舱姿态选择合适的架设位置,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体化主机、天线、摄像机电话等附属设备的组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我们在现场的卫通设备一共有两套,结构、功能都是1:1相同的。但为了更好实现着陆现场通信保障,我们对两套卫通设备进行了任务分工。一套侧重于保障航天员通话;一套侧重于保障现场指挥调度。今年,我们采用了无线通话的模式,通过在设备中加装无线模块、配备专用手机,让航天员像日常使用手机一样,第一时间向大家通报乘组状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徐鹏:我们先期筹划,通过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难度,目前已经完成了空地协同和综合演练,人员装备状态良好,分队协同顺畅,做好了搜索回收任务的准备。

最后一棒精准接力 大树里测控区护航神舟

神舟飞船顺利回家,离不开测控系统的精准护航。在东风着陆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正在以“多雷达接力”的模式追踪返回舱动态,作为地面跟踪的“最后一棒”,这些曾保障火箭发射的“戈壁天眼”,将以厘米级精度持续锁定飞船,为航天员铺就平安归途。

“雷达跟踪正常”这句熟悉的口令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树里测控区,作为飞船返回测控链中的最后一环,能否第一时间准确捕获、定位返回舱,对预判返回舱落点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在返回舱返回到100公里到10公里高度,该设备实时提供航迹测量数据,它的抛物面天线能在8秒内完成180度转向,径向速度测量误差控制在0.02米/秒以内,同时它还能够精准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数据,为落点预报系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为做好飞船的“引路人”,技术人员先后对雷达进行了三次升级,不仅运算速度提升至毫秒级,还能凭借雷达自身的“超级动态视力”追踪到返回舱从再入大气层到开伞后的实时动态,相当于在百米外看清头发丝的摆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就像百米接力赛的冲刺时刻,最后一棒我们必须零失误。我们的雷达要在返回舱冲出黑障区的瞬间立刻捕获目标,哪怕存在回波信号弱,下坠速度快等困难,我们也得牢牢“咬住”,把实时坐标、姿态数据报给地面搜救队。

除了“硬核”设备,测控团队的操作手更是练就了“手稳心定”的绝活,通过模拟训练和半实物演练,他们能够在一秒内精准捕获目标,并迅速判断数据异常,除了大型雷达,着陆区还配备了便携式光学设备,这些“小个子”能在可视条件下辅助拍摄返回舱实况,在着陆瞬间,为搜救队员提供第一手影像支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迎春:我们在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核心区域,布设了多台小型无人的光学测控设备,针对神舟十九号返回时的季节特点,我们把小型光学设备都做了风沙防护,并且根据核心区的地形对小型光学设备的点位做了合理的调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圆满完成本次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景象测量任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07-23

    为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扩大覆盖范围,方便工业园区出行,提高运营效率,自7月26日起,威海公交集团将优化调整公交28、38路。1.28路:威高广场(华联)—环球园区青年中心...

  • 2025-07-20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中心已于今天(20日)下午5点50分前后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登陆后,“韦...

  • 2025-07-19

    关于G327连固线兰山费县段修复养护工程封闭施工绕行的通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对G327连固线兰山费县段道路进行...

  • 2025-07-12

    红网时刻新闻7月11日讯(通讯员 卢敬雯 刘炜)7月以来,户外气温已超过35℃,监控摄像头、通信机柜等核心设备因高温易出现散热不良、线路老化短路等问题,直接影响路网运行安...

  • 2025-07-11

    人民网内罗毕7月10日电 (记者黄炜鑫)南苏丹瓦乌消息:当地时间7月9日,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营区车棚建设项目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成显著改善...

  • 2025-07-04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Aqara 智能可视门铃 G410 新品现已在京东等平台开售,支持苹果 HomeKit 安防视频,售价 899 元,京东券后售价 879 元...

  • 2025-07-04

    6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单月发电量突破7.3亿千瓦时,创电站投产以来单月发电量新纪录。图为运行人员在进行设备巡检 6月以来,玛尔挡水电站抢抓发电“黄金期”...

  • 2025-07-01

    央广网西宁7月1日消息(记者汪晓青)一只毛茸茸的黑颈鹤幼崽,跟随着黑颈鹤父母,在草原湿地上踱步,训练行走技能。这样有爱的画面,发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禾茂乡秀恰...

  • 2025-06-19

    为优化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交通出行环境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 2025-06-19

    咸宁网讯(记者 庞赟 通讯员 万成)6月18日上午,我市“凝心聚力建支点 巾帼建功增长极 ‘宁姐姐’红色娘子军宣讲‘六进’活动”启动式在市交通实验幼儿园二园举行。16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