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女专家27载扎根田野 让喀左土地生“金”

2025-09-12 07:23:00

王玉华在和农户的孩子观察金银花。

她与一般女性比起来更黑、更削瘦,一年近300天都泡在田地里,27载光阴,她走遍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0多个村庄,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手机里存着378个基层农户联系方式,她的手机号就是群众的咨询电话,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农技110”。

天刚蒙蒙亮,王玉华的手机就响了起来。“王站长,我家玉米叶子怎么发黄了?”“你快过来看看吧,我家大豆招虫子了。”这样的咨询电话,高峰时期,她每天要接上百个。顾不上吃早饭,她熟练地记录下农户的问题和地址,挎上背包就往地里赶,除了解决群众的问题,当天下午,她还要赶往烧锅杖子村,实地指导村民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

“其实我是个白人,就因为天天下乡才变成这样。”王玉华调侃自己的肤色,那是在阳光下长期劳作留下的痕迹。“最白的时候就是年底写总结的那一个月,能在办公室里待上一阵子。”1998年从熊岳农技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以来,王玉华便一直穿梭在朝阳喀左的田间地头,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黑脸”农技推广专家。

看见父母辛劳,立志改变家乡

“我就是农民家的孩子,父母种地一天起早贪黑的,就挣一点儿钱。”说起为何选择这个行业,王玉华的眼神变得柔和。从小看着父母在地里辛勤劳作,她深知农户们每年春种秋收的辛苦和靠天吃饭的艰难。在农业院校学习时,她便暗下决心:“得好好学习,改变我的家乡,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给农民,让农民也能过上好日子。”

毕业后,王玉华成了喀左蔬菜站的骨干力量,她和同事们跑海城、查资料,总结经验确定大棚建设规程。他们服从产业发展调度,一年四季不得闲,春天化冻就去大棚施工现场指导大棚建设,入夏后验收大棚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收秋的秸秆还没运走,他们就随着乡村干部到实地把关,冬天最冷的时候,帮着棚户寻求市场信息,认真照看试验棚里的品种长势……经过多年的强力推进,喀左保护地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实现规模扩大、品质提高,形成了喀绿系列知名蔬菜品牌。

2014年,王玉华顺利通过正高级职称答辩,成了县里知名的农业专家,同年,她调任喀左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任农技推广站站长。当时,喀左的特色杂粮产业一直是小农经营模式,产量上不来、质量不统一、市场需求难以满足,品牌化营销面临死结。

“谷子间不出苗来,就是一把草。”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她带着同事三赴建平考察学习,引进了免间苗机器。“老品种亩产只有二三百公斤,应用新技术后能到四五百公斤。”

短短的几年时间,喀左实现46万亩的谷子种植规模,全部采用轻简化栽培模式,谷子栽培首次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100%实现谷子品种优良化,主栽品种燕谷18得到市场的认可;示范主体415个,农户2万多户,遍及全县22个乡镇场,拥有小米商标5个。

一个个电话跑出来“技术110”

新技术推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王玉华记得最初推广节水滴灌技术时,很多农户持怀疑态度。“有的农户对推荐的肥料不理解,以为是得了病害;有的担心密植会导致倒伏……”面对这些疑虑,王玉华总是耐心解答。

“你一再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他渐渐就会认可你了。”她说起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一天突然接到电话,‘快来看看,我家苞米不行了’。我立即赶过去,发现是红蜘蛛病虫害,不及时处理周边几百亩地都得遭殃。”那天,她到现场,手把手指导农户怎么撒药,终于控制住了病虫害。

为了推广玉米密植技术,她在示范基地试验种植每亩7500株的玉米。“如果成功,等9月底带农户来参观,产量将大幅提升。”她充满期待地说。

她的手机成了“农技110”,不管多晚,农户有问她必答。“很多情况电话里说不清楚,不管多晚都得去现场。”27年来,她培训农户5.32万人次,走遍全县所有乡镇,微信里存着378位农民的联系方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三百多个电话。”她笑着说,声音因为长期说话而略带沙哑。

小麦收完种高粱 一田双收不是梦

在王玉华的试验田里,一项创新种植模式正在酝酿——小麦收获后接着种高粱。“去年试验很成功,小麦的肥力足够高粱生长,这茬高粱就相当于白得的。”她兴奋地介绍,眼睛里闪烁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光芒。

这项技术若推广开来,将让农民一块地有两份收入。“处暑之前出头,成熟就没问题。”她谨慎地说,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对每一个数据负责。“现在还需要连续试验三四年,确保技术成熟稳定。现在玉米价格偏低,如果小麦下茬种高粱成功,就能大幅提升农户收入。”

除了轮作模式创新,她还积极探索芝麻树等特色品种选育。“看到长势好的变异株,就通过繁育应用,选育出新品种。”她告诉记者,种植芝麻树的示范户都尝到了甜头,“这些都是我们从本地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更适合喀左的水土。”

根据喀左的实际情况,王玉华近五年试验示范新品种3640个。通过拉练参观实地讲解为培训群众提供最直观的实物参考,推选出适合喀左栽培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加以推广,解决群众选择良种难的困惑。

从“单打独斗”到“万家灯火”

王玉华深知,农技推广不能只靠一个人。她牵头建立了多元化推广机制,引进了12个创新专家团队、56名专家,组建了8个专业小团队。“农技推广不光靠农技人员,还要依靠示范主体。”她说,通过典型户带动周边农户,慢慢把技术推开。

如今,全县已有100多名技术员,定期开展培训,扩大技术覆盖面。她特别重视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我们要为喀左培养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壮大本土力量。”近年来,她带领的团队共计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服务2000多次,解决种植技术难题160个,实现经济效益多达6000万元。

在她的指导下,五家子村杂粮生产合作社、景丰家庭农场等示范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她说起为帮扶户张福艳免费送去3只小尾寒羊和春耕所需的种子化肥的事,“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上的脱贫,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近年来,王玉华还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安装使用了“中国农技推广”APP,实现了农技人员与示范户之间的线上互动。平均每年全县农技人员上报各类信息117807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36470个。

智慧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

展望未来,王玉华认为喀左农业的发展重点在于三大领域:智慧农业、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要推广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田’的转变。”她说,还要发展精深加工,摆脱单纯原料销售的局限,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以生态农业为基底,结合喀左的农业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王玉华看来,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为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资金支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提供了强大工具和无限可能,新模式、新业态涌现,正在创造新的增长点,消费升级市场扩大,为发展高品质农业、品牌农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她特别寄语想要投身到农业的有志青年,“要先‘接地气’再‘谋创新’,多向老同志和农民请教;既要‘懂技术’也要‘善经营’;还要保持韧性,在坚持中找到突破口。”她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视野带到乡村,“不仅是作为生产者,更可以成为组织者、创业者、服务者。”

夕阳西下,王玉华的身影融入金色的田野。明天,她又将奔赴下一个村庄,继续用科技的力量,唤醒喀左大地的丰收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喀左的农业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家乡土地最深沉的爱。

本报记者 王琦 于佳平 文并摄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09-12

    王玉华在和农户的孩子观察金银花。她与一般女性比起来更黑、更削瘦,一年近300天都泡在田地里,27载光阴,她走遍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0多个村庄,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手...

  • 2025-09-1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

  • 2025-08-31

    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开幕。全面焕新升级的“新时代旗舰MPV”2026款岚图梦想家预售亮相。本次新车共推出智能超混版和智能纯电版两个动力版本,预售价...

  • 2025-08-26

    AI大发展,有广告称可以让散户投资者使用AI炒股。但事实上,AI炒股并不简单,AI的交易策略需要实时更新,固化的AI极易成为更高端AI的猎杀对象。对于一般散户而言,用AI...

  • 2025-08-25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8月23日,“粤超”16强揭幕战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打响。揭幕战开幕式中,联想六足机器狗化身“舞狮”,与真舞狮同场亮相——这场别开生面...

  • 2025-08-22

    近日,新天镇3万多亩小麦陆续成熟,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沁人心脾的麦香扑面而来,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其间,一颗颗麦粒从舱门倾泻而下,村民们忙着晾晒、归仓,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全...

  • 2025-08-21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呼吁拥抱人工智能和稳定币领域正在发生的“技术驱动革命”,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尽管一些批评者对相...

  • 2025-08-19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婵宝,今天有事请大家帮忙。婵妹就想着帮助妈妈,让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同时把老家的土鸡蛋分享给粉丝们尝尝……”在互联网上,奥运冠军的“声音”突然开始...

  • 2025-07-26

    软件故障!“星链”断网2.5小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旗下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24日发生故障,全球多地约6.1万用户遭遇断网。该公司数小时后表示,已恢复相...

  • 2025-07-24

    7月23日-24日,由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福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福建建工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福州市免模免撑梁板一体化装配式技术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