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永不褪色

2025-08-28 11:32:00

老西藏精神,以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内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今日的雪域高原上,援藏医务人员正是这一精神最坚定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他们凭一颗颗赤子心、一双双温热手,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次次跋山涉水的巡诊、一句句充满关怀的叮咛,将宏大的精神谱系具化成生动的援藏实践。他们如格桑花般扎根边疆,守护百姓健康,促进民族团结,为西藏繁荣稳定筑牢根基。

于艰苦中砥砺,

在挑战中淬炼

从20世纪50年代初,医务人员在帐篷和藏式旧房内借助烛光或手电筒实施一般手术,到如今,全区高原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前,一个针头、一枚棉球都要靠从内地人背马驮,到如今,全区价值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超过400台;从1965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仅193家、卫生技术人员仅2422人、床位仅1631张,到如今,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增至7231家(含村卫生室5222家)、卫生技术人员增至32056人、床位增至21448张: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接续进藏,投身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围绕“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一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5年8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由12个省份182家医院共同支援西藏21家医院,一改此前医疗援藏短期分散局面,使雪域高原有了更多好“门巴”(藏语意为医生)。

2016年7月,任务下达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一如多年前迎战“非典”时毅然申请调往发热门诊,儿内科侯新琳主任医师又一次站了出来,主动提出希望加入援藏队伍,“有任务,就要有人去执行”。

初入高原,稀薄的空气让人呼吸困难。头痛、失眠、喘憋……高原反应如影随形,侯新琳一样也没躲过。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然而,缺氧不缺精神,她放缓呼吸节奏,控制动作幅度,逐渐把陌生的岗位变成从容的战场。

没多久,她就接诊了一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听闻此前多名类似疾病患儿不幸夭折,侯新琳非常痛心。“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手段已非常成熟。对这名患儿,无论如何都要救治成功。”侯新琳说。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首先,当地医院药房没有配备相应药物,不得不从四川省成都市紧急采购。而后,患儿的父母对治疗方案表达了担忧。“医院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患儿的父母怕出现副作用,一度想要放弃治疗。”侯新琳回忆,为消除他们的顾虑,自己向他们介绍过往的救治经验,表明副作用在可控范围内。最终,患儿顺利用药,数日后脱险。“这让当地医务人员树立了救治信心。”侯新琳说。

85后援藏医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郑皖亓副主任医师同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海拔超4500米的那曲市人民医院,她度过了数百个日夜。起初,她常感气喘头昏,每天仅凭浅睡勉强维持体力。“走到哪里,都得拖着吸氧管。”她回忆道,“可一旦投入工作,这些不适也就顾不上了。”

那曲地区高寒缺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重度窒息等危急情况频发。尽管配有专业转运救护车,但因高原极端环境,车载氧源故障频发、蓄电池续航严重不足,转运救护车长期未能启用。郑皖亓没有回避难题,她与当地科室主任反复沟通,协同调试设备,着力破解氧源供应难题,并最终制定了周密的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与应急预案。

在首次长途转运中,出发不到3小时车载电池便告急,所有依赖电力的医疗设备相继停止运行。危急时刻,她果断采用呼吸球囊人工辅助通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历经近4小时、跨越350公里,终于将一名出生仅10天的新生儿安全送抵拉萨市。

把萦绕于心的乡愁,

熔铸为磅礴大爱

援藏,是一场向着精神高地的远征。

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疗专家汪红兵受命赴拉萨市人民医院,担任挂职党委副书记、院长。自履职以来,他将首都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引入高原,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举措,显著提升当地医院的整体运营效能。

2023年6月,正值中组部调研和西藏自治区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全面考核的关键阶段。在这一紧要关头,汪红兵接到老家的电话,得知父亲病危。尽管心中悲痛难抑,汪红兵仍于当夜紧急组织召开考核准备部署会议,将重点任务与关键环节向各部门逐一细致交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后,他匆匆返家照料父亲。即便在陪护期间,他仍坚持每日通过线上方式与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同事保持沟通,密切关注考核准备进展。待父亲病情稍趋平稳后,他又动身返藏。

然而不久后,父亲病危的通知再度传来。他归乡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在悲痛未消之际,他又迅速回到拉萨市的工作岗位。面对家人和同事“为何不多留几日”的关切询问,他只低声说了一句“单位事情太多,实在离不开”,便再度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之中。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2019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师汤智远赴3000公里外的林芝市开展援藏工作,彼时其子刚满月,他尚未来得及细细体会初为人父的喜悦;2020年3月,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刁言青受派前往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人民医院担任外科主任,其女正读小学,幼子刚入幼儿园,妻子同为医务人员且需照料年迈父母,家庭负担沉重,但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在家人支持下奔赴高原……

在高原的苍穹下,他们把萦绕于心的乡愁,熔铸为一份更为磅礴的大爱。

携手西藏同胞,

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援藏,其深意远超医术施治,更在于以团结汇聚力量、以奉献传递希望。

八方而来的医务人员,不仅治病救人,更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他们以医术为桥,以仁心作舟,跨越苍茫雪域,携手西藏同胞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自2015年以来,各地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帮助西藏开展新诊疗项目、技术达4400余项。

在拉萨市八廓街道,彩绘飞檐之下,一块墨绿色牌匾悬挂于一座藏式小楼——拉萨市八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承载着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李楠主治医师的援藏记忆。

自2016年开始,中日友好医院每年都要为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为此,医院从管理建章立制、人才培训考核、设施捐赠更新等多方面构建长效帮扶体系,切实助力藏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

心脏超声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在高血压、冠心病多发的藏区,这项技术对于早筛早诊起到关键作用。李楠指导当地全科医生熟悉心脏超声操作。“李楠医生将心脏比作一座房子,说超声就是检查门窗有没有漏风、墙壁有没有破洞……”当地医生次仁德吉回忆说,“她手把手带我感受探头的转动,就像老师教学生写字一样耐心。”如今,次仁德吉已能独立开展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病理科念其钱副主任医师也用情书写援藏新篇。2020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添置价值百万元的病理设备。出于“扶上马,送一程”的考虑,念其钱于2021年3月赴藏,成为昌都市首名援藏病理医生。

初创病理科,步履维艰。病理学分为诊断与技术两大部分,念其钱专攻诊断,而科室唯一的技术人员胡美玲仅接受过短期培训。面对挑战,师徒二人静心梳理,一步步夯实基础。“技术是短板,我就不断与后方医院探讨学习。”念其钱凭借二三十年的病理工作经验,逐渐带领团队步入正轨。胡美玲则主动联系设备工程师,反复钻研操作规范。当第一张常规病理报告成功出具时,两人激动难抑。“这张报告标志着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病理切片和诊断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念其钱感慨。

在念其钱的悉心栽培下,如今,胡美玲已能独立完成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并出具诊断报告。以往,当地宫颈癌筛查必须依托合作医院,从样本送检至报告返回,往往耗时两三周;而今,这一周期已大幅缩短至两三天。胡美玲由衷感念恩师。“未来,医院还将引进病理技术人员,我会把所学技能不断传递下去,也会把老西藏精神持续发扬下去。”胡美玲说。

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张晨曦

编辑:李诗尧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图片图片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08-28

    老西藏精神,以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内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今日的雪域高原上,援藏医务人员正是这一精神最坚定的传承者与...

  • 2025-08-27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做好系列宣传庆祝工作。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 2025-08-25

    近日,厦门一名6岁男童在海边玩耍时,不慎被鱼鳍扎伤脚部,次日突发高烧、腿部肿胀,经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一度面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创伤弧菌常附着于海鱼、贝类等生物体表,感染...

  • 2025-08-22

    如果要选出一个避暑热门目的地恐怕非陵川县莫属在选择陵川的众多理由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清凉的气候无疑助力最多明万历《泽州志》载:“陵川,在太行之巅,天壤间清凉境界也。”  ...

  • 2025-08-21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赵晓伟)为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大同现代医院积极响应大同市号召,于8月21日组织开展了“守护生命 天使血缘”无偿献血活动。这场由医...

  • 2025-08-21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

  • 2025-08-19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今天(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代表以一曲《如愿》,向抗战英雄致敬。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 2025-08-19

    金秋送爽,捷报频传。当莘莘学子手握耕耘的硕果,踏上人生新的旅程,咸阳一院谨以此传递这份温暖,向中榜的职工子女及其家庭,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深情的敬意。8月18日下午,咸阳...

  • 2025-08-18

    湖南的“眼镜族”们,告别模糊视界的机遇来了!近日,湖南省内16家公立三甲医院组成强大“护眼天团”,正式启动“清晰湖南”大型公益眼健康行动,面向全省公开招募“公益摘镜体验官...

  • 2025-08-17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孝军、通讯员周波、彭胜军)“以前遇到拿不准的复杂病症,只能劝患者往大医院跑。现在有了这台‘口袋超声’,现场做检查,专家在线‘面对面’会诊,问题当场就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