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在字里行间恒久绵延——甘肃省多措并举让古籍获“新生”

2025-06-11 11:22:00

原标题:中华文脉在字里行间恒久绵延——我省多措并举让古籍获“新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古籍功不可没。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现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7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9家,藏有汉文古籍70余万册,少数民族文献30余万册。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脉,让古之精华更好地为今所用?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大力开展古籍普查、保护修复、宣传普及等活动,全省古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陇原大地的宝贵古籍重获“新生”,不断绽放光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予更多活力。

摸清“家底”,古籍有了“身份证”

从汉文古籍到少数民族古籍,从敦煌写经到碑帖拓片……我省古籍卷帙繁富。那么,我省留存至今的古籍还有多少呢?

“摸清家底,是古籍保护利用的第一步。”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徐双定说,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加速推进。目前,已有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057部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2007年,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甘肃省图书馆挂牌成立,正式开启了我省古籍保护事业的崭新篇章。

完成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博系统等83家古籍收藏单位6.1万部、67.8万册古籍的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录入工作;

编纂出版《中华古籍总目·甘肃卷》《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甘肃省藏古代地方志总目提要》等;

组织实施“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行动·甘肃行”,并入选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

“有了‘身份’,古籍保护利用就有了支撑和依据。”徐双定说,这些古籍,记载着一段段历史,承载着古人的智慧结晶,推动古籍的保护,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

妙手匠心,唤醒沉睡典籍

全面评估古籍破损状况‌、‌拆书‌、去污、揭页……近日,在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传习点的古籍修复室内,古籍修复老师李毛吉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古籍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这不仅是让表面恢复原貌,而且是深入修复到古籍的每一个细节。”李毛吉说,由于古籍的破损状况等不同,修复时间也从数周到数月不等。

在李毛吉的工位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正经历着“重生”。只见她一手拿着微黄的手工纸,一手拿着羊毫笔,蘸上稀浆,仔细地修补着古籍破损之处。浆糊干透后,修补处与原古籍浑然一体。

李毛吉所在的传习点是2024年授牌设立的,目前,像这样的传习点全省共有9家,以传统师带徒的形式传承延续着古籍修复技术。

“为进一步加强古籍人才培养,我们在建立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的同时,还定期举办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目前省内已有300余人次接受古籍修复技艺培训。”徐双定说。

“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我有责任把手上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导师师有宽说。

作为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评审专家的师有宽,门下弟子众多,其中还有一些是80后、90后。在师有宽看来,古籍修复工作既需要传统技艺,也需要拥抱新科技为古籍修复工作带来的便利。

“相较于老一辈,如今的年轻人在数字化浪潮里成长起来,对新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他们既是古籍修复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古籍修复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桥梁。”师有宽说。

活化利用,打造古籍数字宝库

初夏时节,登上兰州市九州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俯瞰兰州城和黄河水的仿古建筑群,这就是2005年7月正式建成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存藏着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大型丛书——文溯阁《四库全书》。

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2021年8月,我省启动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工程。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影印出版及数据库建设四个阶段。

目前,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影印出版及数据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科技的介入,让古籍不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活生生的文化瑰宝,通过多元化手段得以传承发扬。”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我省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列入“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护传承、整理研究、数字转化、版权开发、活化利用”。

2025年,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经部)236册,首次面向全球发行。预计到2028年,文溯阁《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全本影印将全部推出。

与此同时,甘肃省图书馆还以文溯阁《四库全书》为素材,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古籍影印出版、整理利用等方法,不断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仅去年,我省就完成19家单位10万筒子叶古籍资源的数字化。

当下,在科技的助力下,我省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开辟出新的视野,尘封已久的厚重典籍成了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07-25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广东的粤绣已传承千年,主要包括两大流派: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民间刺绣工艺“广绣”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绣”凭借多样的针法技艺和独特的岭南风情...

  • 2025-07-24

    在兰州城的西南一隅,黄河水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七里河区便在这臂弯里静静生长。牛肉面馆的蒸气与厂区的烟囱共舞,老式居民楼的阳台与梧桐树的枝叶相望,烤架上的羊肉串与瓜果摊的甜...

  • 2025-07-12

    今天(7月12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阿塞克发布”微信公众号了解到,甘肃省阿克塞县公安局发布了关于“青甘大环线三车12胎被扎”的警情通报。具体内容如下:来源 阿塞克发布...

  • 2025-07-11

    【光明论坛】作者:季素娇 孙迪亮(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近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

  • 2025-07-09

    中国甘肃网7月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期间,定西市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508.8亿元,涵盖中医药、马铃薯、草畜、装备制...

  • 2025-07-04

    来源:新甘肃...

  • 2025-07-03

    甘肃公考网甘肃公考网,为广大考生提供甘肃省内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医疗卫生系统、央企国企等招聘信息。中国银行2025年社会招聘公告 中国银行于1912年2月正式成立...

  • 2025-06-24

    中国台湾网济南6月24日讯(记者 郁诚)6月23日下午,“华裳共韵·锦绣同心”第二届海峡两岸百工百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济南启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传统服饰、时尚艺术、创意设计领域...

  • 2025-06-17

    据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纪委、丽江市监委消息:原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甘肃分部总经理何瑞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经国家监委...

  • 2025-06-15

    人民网澳门6月15日电 (记者富子梅)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由澳门城市大学等主办的中国非遗工艺(澳门)双年展6月12日至14日举办,以“指尖上的文明:燕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