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县漳源镇的漳河村、北安家岭村和庄立村,一场关乎乡村未来的建设热潮正在涌动。一项旨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开展,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有的在挖掘沟渠,为铺设污水管网做准备;有的在搬运建筑材料,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工程进度。整个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程重点实施污水管网系统升级,新建主污水管网6.9公里、接户管道1.5公里,配套建设100立方米玻璃钢化粪池9座、40立方米3座,修建砖混结构水冲公厕1个。“过去污水靠蒸发,现在管网连万家。”漳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保中介绍,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三村的污水排放状况,告别以往污水横流的现象,有效提升村庄的环境卫生质量,1000余名群众直接受益。
以工代赈模式让项目建设惠及民生更显温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帮扶”模式,累计吸纳136名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组织这136名劳动者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涵盖管道铺设、建筑施工等专业技能,不仅补齐了农村环境短板,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的“乡村工匠”,为后续产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实现了民生改善与就业增收双赢。项目预计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 246.93 万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钱袋子”,村民李大哥笑着说:“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还能学技术,又不误农耕,这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
暮色中,漳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漳源镇党委书记史瑞军望着已全面铺开的工程感慨:“这不仅是地下管网改造,更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工程。竣工后,三村人居环境将实现质的飞跃。”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更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现 “赈” 与 “建”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漳河村、北安家岭村、庄立村的未来将更加宜居宜业,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沁县融媒)
(责编:张文卫)
“28日,小门村红色记忆馆就要启动升级改造了,更新后将成为一座更专业的乡村博物馆。”站在徐家老宅前,来自河南的选调生吴云云正仔细检查着展陈设计。去年7月刚毕业的吴云云,如...
“这几天要蜂蜜的人多,我真的有点忙不过来。”7月25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瑞芳茶号”,峰市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芹芳一边看店,一边忙着把村里的蜂蜜一一放进包...
厨房干净整洁,新客厅、客房温馨,家具崭新,独立卫生间、入户自来水让生活更方便——这样的生活场景,在一年前还只是强巴旦增全家8口人的奢望。从拥挤漏雨的旧屋到功能齐全的新居,...
在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鞠家村,一间由黄河大米仓库改造的“乡村振兴公益学堂”,正成为周边村庄孩子们的暑期乐园。身患多种疾病的张传宝,已连续四年坚守在这里,开设暑期公益课堂,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万礼妍报道:作为中国人独有的乡村年会,“村晚”逐步成为乡村的文化名片。它用歌舞、技艺串联起乡土记忆,鲜活展现着各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与乡愁...
“排队两小时,等来的却是污水。”7月19日,有游客在成都龚家山漂流时,遇上“人挤人”排队的情况,且在等待许久后,又遇上上游来水水质污浊,如同在泥浆里。游客发视频称,现场有...
为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效能,解决水浸黑点,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更宜居的“水韵绿城”,我区大力推进三水区重大民生工程—污水厂配套管网综合建设工程,将聚焦解决影响我区环境质量的...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魏玉坤)记者8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开展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
夏日仡乡,满眼苍翠。驶出银百高速三江收费站,漫山椒林枝繁叶茂,“道真青花椒之乡”赫然显目。公路沿山而上,环侧陡坡多石头少见泥,一株株花椒树顽强地长出石缝,枝头椒粒饱满,一...
锡林浩特市杭盖路与团结大街交会十字路口施工封路公告杭盖路(杭盖路与团结大街交会十字路口)“三水”管网工程施工,需封闭以下路段,有关事宜公告如下:封闭路段:杭盖路与团结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