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联合主办的“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广州站)”在广州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幕。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下,推动港澳与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本届双年展以“融合与对话”为主题,汇聚香港、澳门及内地百余位艺术家,通过绘画、数字艺术、非遗创新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大湾区文化融合与对话下的城市精神。
本次展览由香港、澳门、广州三大单元构成,以跨媒介、跨文化的方式呈现出三地独特的艺术语言:广州单元以“今日风南生”为题,聚焦岭南文脉的当代转译,展出广州画院在职画家、数字艺术家及非遗创新群体的42件作品。作品从传统架上绘画到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以“科技+人文”的双重路径探讨“中国叙事”的新方向,重构数字时代下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香港单元以“香港快拍‧城市漫步”为题,呈现香港“东方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城市文化品格,展示其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生活日常与创意时空等4组装置展示和4组艺术家/团队的作品;澳门单元以“即非澳门,是名澳门”为题,以表达艺术家对城市历史、身份认同与个体记忆思考的30件作品,提示澳门文化身份,隐喻城市历史的层叠记忆。
展览特别设置“艺术与科技”实验板块,展示神经美学交互装置、数字孪生城市模型等作品,揭示AI时代艺术创作的边界拓展。观众可现场参与体验,感受AI等前沿技术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可能。广州非遗创新群体更以广绣融合激光雕刻、潮州木偶联动机械臂等方式,展现非遗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广州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与对话的一次重要生动实践。展览通过香港、澳门及内地艺术家的多元创作,展现了大湾区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共生与创新活力,搭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通过艺术的语言向国际社会传递大湾区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形象。广州站展期持续至8月15日,欢迎大家走进展厅,感受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的融合对话,沉浸式体验艺术的多元魅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7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联合主办的“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广州站)”在广州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幕。作...
近期,受广东省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全社会用电量急剧增多,电厂用气量远超计划,导致广州LNG(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储罐库存告急。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广州燃气集团下属粤海...
2025年,白酒行业深陷调整周期。消费疲软、库存高企、价格倒挂成为关键词,头部品牌增速放缓,区域酒企承压求生。在此背景下,陕西柳林酒业集团于7月20日高调发布全新品类“酒...
当古老的阴山不再只是地理名词当黄河的涛声里藏着未被探寻的乐趣一场融合文化自然与极致体验的盛宴正等你来赴约“三重九境十八一来二趣渡·阴山”这条全链条矩阵将为你打开全新的大门...
从围湖养鱼、粗放农耕到生态宜居、产业集聚,“长沙最后的城市湿地”大泽湖——逐绿向新 湖美城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永涛 曾楚禹 李曼斯 谢璐 范远志【大湖名片】湘江西岸,...
闫鸿 摄一节带动一座城,光影点亮西宁。夜幕初降,唐道·637锅庄广场的“光影拾遗”非遗展区内,皮影戏的暖光穿透幕布,映照着孩子们惊奇的脸庞;几步之外的广场上,千人仰头望向...
7月22日傍晚,华灯初上,晚风轻拂,位于徐家汇公园内的百代小楼旁人潮涌动,“红韵百代 初心同行”主题活动暨“红途”快闪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作为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红色印...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万礼妍报道:作为中国人独有的乡村年会,“村晚”逐步成为乡村的文化名片。它用歌舞、技艺串联起乡土记忆,鲜活展现着各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与乡愁...
近日,75岁TVB“黄金配角”曹查理在社媒上发布视频透露个人近况。曹查理说:“一年没有跟大家见面了,感谢大家的关心,一切安好。”他自曝此前突发疾病入院救治 “差点没了”,...
钱塘涌潮,吴音侬语,江南水乡,徽派建筑,齐鲁大地……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之一,这里积累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从古至今都释放着蓬勃的活力。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