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这些日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改编版强化了电子国风的特色,歌词中加入“游戏梗”念白“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的反问,一声尖过一声。
对此,有人认为“魔性”恣肆,充满了“玩音乐”的自在感,也有人认为太过另类、不知所云,听得尴尬;有人认为这种音乐语言背后的洒脱态度,让年轻人有共鸣,也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态度消费主义”,迎合大众情绪,空洞低俗。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首改编歌曲会引来如此多的争议?
曾经,人们对音乐的评价往往仅聚焦于音乐性,例如一首歌是否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轻人的音乐审美逐渐从“听音乐”变成了“听自己”——他们不再仅仅追求旋律的悦耳或技术的精湛,而是渴望找到音乐与自身的关联性。人们从一首歌曲中可以听出来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年龄、阅历和生活处境。这样一来,音乐作品在艺术审美之外,也成为一种情感的调色盘。
正如在评价《李白》这首歌曲的翻唱时,可以谈论音乐的艺术性、流行音乐的创新,也可以谈自己的生活感触、青年人的情绪价值,还可以谈论李白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综艺节目对热点的追逐……艺术早已不再是单向度的欣赏,而成为情绪、态度、情感的载体。文艺作品和社会生活、大众心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复杂,其价值实现也越发成为创作者、观看者与平台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互联网时代,当不同代际、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诉求的用户涌入“数字广场”,难免会出现情感的“错位”和“交锋”,在文艺领域的直接表现就是审美评价的碰撞。面对观点的差别,我们不必急于否定,而应看到其背后的诉求;面对审美的差异,我们也无需强行统一,而应在对话中寻求共生。
特别是随着短视频、直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的普及,年轻人无需专业训练即可进行创作,以弹幕、二创为代表,文艺接受形式的多元化也加剧着审美评价的碰撞。在“人人皆可文艺”的新大众文艺生态中,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更加习惯于“生活就是文艺,文艺就是生活”,习惯于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表达自我、释放自我,他们寄托于文艺中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精神诉求就更需要正视与回应。
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青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他们的表达也正在经历从“解构”到“重构”的转变。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本质上是年轻人在寻找自我定位过程中的探索。因此,对年轻人的文化表达既要给予包容空间,也要积极引导,让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在保持活力的同时,能够实现精神的升华和价值的沉淀。只有将“爽一下”的表层快感,转化为“立得住”的持久价值,青年表达才能真正完成从情感抒发到自我建构的成长。
(作者:董晨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编辑:邬嘉宏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聂晶 郑宇8月31日,在重庆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的彩排现场,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稳步走上指挥台。他是卞祖善...
老地方、新惊喜!呼和浩特敕勒川音乐嘉年华定档9月26日、27日,届时,将有众多新面孔与大家见面,快来看看都有谁。 音乐嘉年华第一天阵容:黄子弘凡、旅行新蜜蜂、刘逸云...
全球畅销书《怦然心动》作者文德琳·范·德拉安南亮相书香节现场,立刻被中国读者的热情震撼到。分享会前现场早早地站满了人,分享会结束后,拿着她的著作等候签名读者排了蜿蜒了好几...
马 硕编者按冼星海、马思聪、关山月、陈残云、沙飞……广东文艺名家在抗战期间的创作成果,是中国抗战文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岭南抗战文艺的历史成就,阐发广东经典抗战文艺作品...
文 | 听筒Tech,作者 | 陈珂,编辑 | 饶言不管是不是奶茶爱好者,似乎都逃不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好比一场仪式感,即便是持续了多年,但每到立秋节气,与奶茶相关的...
中新社长沙7月20日电(记者 唐小晴)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国许多年轻人不再经常下厨。而热爱做饭的年轻人抓住机遇,当起私厨,提供上门烹饪服务。生活在湖南株洲的“90后”...
文化活动亲民惠民,文化建设才更富生命力推动更多文化活动和产品走入生活、亲近群众,人们就能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更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不久前,音乐爱好者“打卡”天津共享钢琴的视频...
资料来源: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推广交流中心)(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很多人在为家中挑选音响时,经常陷入这样的困扰——外形好看但声音一般,音质出色但设计单调,如何才能找到兼具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的产品?而笔者这次体...
原标题: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这些日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改编版强化了电子国风的特色,歌词中加入“游戏...